2006年3月15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政府“少有作为”非坏事
徐瑞祥

  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创新管理方式,近日实施“政府业务流程外包”计划,把“不擅长”的事务委托给有公信力的社会中介组织来运作,使中介组织成为协助政府解决公共问题的重要力量(3月12日《新华社每日电讯》)。
    还有政府“不擅长”的事务?杨浦区政府的做法着实“特立独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人们日常的耳闻目睹中,“加强政府领导”似乎早已成为包治百病的良方。而多干事、多操心、不分大小事必亲躬似乎也成了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勤政爱民的道德准则。每到岁末年初,能为老百姓多办“×件实事”也早已成为各级政府来年工作规划中光彩照人的亮点。
    一方面是市场化在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某些政府部门的行政化也在加强,以至于某些国家公共投资项目、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等,几乎管理到事无巨细的地步,俨然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市场经济的一大特色。杨浦区政府反其道而行之,让市场走上前台唱大戏,让政府退居幕后当导演,其“出轨”之举如一缕清风吹皱了2006年的一池春水。
    诚然,由于中国的市场化基础是通过政府主导改革而建立的,在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出现了诸如权力寻租、官商勾结等等缺陷,但不仅不能以此作为指责市场经济或市场机制的依据,更应该作为加快政府适应经济市场化的脚步,实现自身的转型的动力。但是总有一些地方政府在扮演了制定市场“游戏规则”和担任“裁判”的新角色之后,还是不能忘记自己“老队员”的角色,经常担心场上的“新队员”不会打球或者打不好球,忍不住“越位”直接参与“游戏”。所以在高度警惕政府不作为的同时,紧紧盯住乱作为的手同样紧迫。
    什么是乱作为,什么是不作为,什么是科学地作为,杨浦区政府的选择作出了科学地诠释。“许多政府事务,政府并不擅长”——敢于承认政府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的不足,是何等宝贵的求真务实之风,值得叫好!政府科学地少作为,才能避免乱作为,才能给市场提供大有作为的空间。
    “基层政府应发挥组织、引导和保障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集中社会智力资源,形成社会合力。”敢于荐贤举能、敢于让市场来完成生产要素的最佳组合,朴实无华的语言遮挡不住熠熠生辉的科学务实的执政观,值得拍手称快!毕竟,建好市场不是终极目的,关键在于让市场找到发挥作用的空间。
    学会在市场经济中甘当配角,乐作绿叶,上海市杨浦区政府已经作出了榜样。让逐渐长大的市场冲出政府呵护的温暖襁褓,让市场这个由政府哺育并寄予厚望的“小男孩”早日成长为大有作为的“男子汉”,让政府抽身于这些不擅长也不应该涉足的领域,才能集中火力在削平医疗、教育和住房压力这“三座大山”的“三大战役”中大有作为,真正实现政府与市场、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发展。